目前分類:照相機 (3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Canon Power Shot G2數位相機就具413萬畫素,使用原色濾光鏡,數位變焦,有廣域、自動選式對焦,最短焦距6cm,連拍2.5秒/張,全天候感光設定,可連續拍攝,鋰電池可供拍取300多張相片,令人稱道是存影兼錄音多媒體功能效益,使用鋰離子充電電池。新款Canon EOS 1D CCD畫素高達4.48 百萬 ,最高連拍:每秒8張,可拍20張 ,白平衡有自動、手動、7種模式,ISO具100至800、1600、3200,記憶媒體是CF I & II cards (IBM Microdrive相容),快門是1/16000~30s、B,可記錄30秒隨影像聲音。

20180224_204849_HDR.jpg

  Minolta DiMAGE 7 類單眼炮管型數位相機具有524萬畫素,採高質素全玻璃GT鏡頭,7倍光學變焦,連拍1.2秒/張,助設日落、夜間、人像、運動等拍攝優越功能。有2.6秒瞬間啟動,手動變焦,快速AF,廣角取景等操控。

 

回憶的導演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數位相機緊密與電腦相結合其效益,相得益彰,致使數位相機製造廠商競相研發不懈,高科技數位相機推陳出新,各爭榮耀,熱鬧非凡,目前尖端數位相機眾多,代表性高者,介述如下。

20171111_114302.jpg

  Kodak DX 3700 數位相機,強調全自動操作,以超優惠價格推出,是310萬畫素等級中最低價位,又容易拍攝、多功能數位相機。其影像放大到11×14吋也一樣瑰麗細緻,解析度卓微。自動對焦、曝光、閃光、感光度(ISO)自選、4種閃光模式、近攝15cm、內建8MB記憶體存進百張相片,相片輸入電腦,並可作編輯寄信,網路溝通。

 

回憶的導演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腦使得全自動照相機造型精緻靈巧、簡易輕便、攝影功能於一身,尤其是機身裝置微電腦,自動操縱,省去不用許多造價昂貴的機械零組件,機身巧小輕盈,自然造價低廉,人人也就能隨興的買得起,加上「全自動照相機」全自動化,人人操作簡易,格外教人稱心不煩,照片素質不因專家、新手有差異,甚至於,有防水、全天候設計,無論晴雨晝夜,室內外,一機在手,信手拈來,全無一失,盡情享有攝取畫美、像實、照片的樂趣。

20210424千年之戀.jpg

 

 

回憶的導演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到了公元1997年,數位相機在畫質更有改善,使攝影者益具實用性,也研發了液晶顯示幕,也加入可記錄聲音、伸縮鏡頭、連續快速拍攝。

288.jpg

  公元1998年,視窗(Window 98)軟體作業系統問世,柯達DC120、愛克發(Agfa)Ephoto1280,及其他廠牌的數位相機就勢配合,並也研發新式數位相機的畫質由數十萬像素增強為兩百萬像素。價格也從台幣三、四萬降為一、二萬元。相機更進為輕盈嬌小、省電實用、多媒體化。

 

回憶的導演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爲數位攝影可以無限次進行拍攝的特性,等於是照相機的革命,所以從公元1988年數位相機廠牌,如奧林巴斯Olympus,理光Ricoh,柯尼卡Konica,美樂達Minolta,日立Hitachi,東芝Toshiba,等等雨後春筍般出現,數位相機種類性能,各型各色,讓人目不暇給。

218.jpg

公元1989年,日本富士(Fujifilm)首先出售進步的DS IP數位相機。其重不到4百公克,其記憶卡可儲存十張照片。給生產軟片舉世最多的柯達公司,當頭棒喝,整個公司上下急思策略,應勢以求對局。

 

回憶的導演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來攝影從古到今於未來,學理上說都是科技的應用。近五十年來的發展更是快速,更趨向便捷取得影像的方面進行。攝影者將拍攝的軟片送到快速沖印店,用不到半天,只僅三十分鐘即可看到照片成果。甚至於,拍立得相機更可以在一分鐘內讓您取得一張彩色照片。再說,世界上各個攝影器材公司日新月異地研發出售的軟片,顯影劑和相紙,高性能攝影相機的品質都不斷的提高。

359.jpg

  可是,前述之傳統軟片、顯影劑、相紙都是化學物質、銀鹽,藥劑日久氧化照片會褪色,軟片易刮傷,化學藥劑會污染環境,拍照所需軟片的購買、沖印照片所費不少。所以「傳統影像攝影方法」之影像的攝影、保存急待科學家去改進。「攝影」原本就是人類智慧在科學上應用的發明,科學越發達,攝影器材越新進,果不其然;公元1981年,日本新力公司(SONY)推出世界上第一部的數位照相機(MAVICA),其相機首先以電荷耦合器件(CCD)代替傳統的軟片(底片)。此數位相機的首位雛型,因當時影像壓縮,半導體儲存尚未成熟,畫質尚不理想。可是,已揭啟了數位照相機出現人世間的序幕,值得讚頌,是世界攝影歷史中一大盛事,媲美公元1839年法國人達蓋爾(Louis J M Daguerre 1789–1851)發明的「銀版攝影技術」。從此日本,繼英、法、德、美在攝影器材研發上令世人稱道,也穩定在攝影器材產銷上的聲譽。

 

回憶的導演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立即顯像的拍攝有相當之優點,不必沖洗,費時省事,可以馬上看到拍照的結果,不理想即可重拍。但是立即顯影軟片,僅配合少數相機使用。軟片較一般的軟片昂貴地多,又沒法加洗相片。不過,瑕不掩瑜,在特殊場合,觀光地區、商業攝影、軍事用途、立即蒐證上還是非它莫屬。

022 (2).jpg

 

 

回憶的導演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拍立得CS幻燈軟片,外層聚脂纖維附著色網,經鏡頭開啟,曝光時,光線映透三原色網,再透射下層銀鹽感光薄膜上。當綠色光線,輕易透過綠色線網時會在銀鹽感光膜上留置著,又設計綠色光不能透過紅、藍兩色線網,則紅、藍網後感光膜不感應。在沖印時,顯影液會把感光的銀鹽析出成金屬銀,而固定在綠色藥劑上。尚且,顯影藥劑會把沒感光之紅、藍色劑的銀鹽溶移到像層,經固定成微粒銀層,給予有遮光不透色的作用。

357.jpg

 

 

回憶的導演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之前有講拍立得,但它的相片的輸出成果顯示,是有賴軟片的顯像效果,而彩色攝影的立即顯像,如柯達200相機用柯達PR10軟片顯像時,對紅色、藍色感應甚佳,色彩調和,對比清楚,唯有感綠性差。

291.jpg

 

 

回憶的導演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之前說不用沖洗對於柯達來講是挑戰,但對於另一家公司來講卻是早早就在做的事,相較柯達是在軟片的領域上精益求精,但美國拍立得公司(Polaroid Corporation)卻是從消費者使用的便利性研究發展,就在公元1947年,他們推出一架名拍立得蘭德照相機(Polaroid Land)為能夠拍攝後,在一分鐘內馬上出現一張不用送去沖洗的相片。

IMG_20220212心心相印.jpg

    

 

回憶的導演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為柯達軟片的成功,刺激了整個照相機相關的產業,舉世各攝影器材製造公司為因應市場上需要,皆在價格與品質作了最大努力。彩色已有了基礎後,接著,就要照片上有更清晰細緻的品質,也就是說顯微顆粒要更細小。美國柯達公司就將原先傳統的鹵化銀粒子,由原來的圓球狀,利用科技改為ㄒ型扁平晶體。

IMG_20220212七彩燈籠祈福廊道 (1).jpg

   

 

回憶的導演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縱使多層次減色法,能夠創造更多的色彩,不過還是有不少的缺點,當時彩色軟片雖然市面有出售,不過攝影者要在鏡頭前裝置不同顏色的濾光鏡,沖洗時須複雜不同的曝光。假使放送電影,投影鏡頭前更須裝上有色的濾光鏡,才能顯現顏色。但其彩色效果皆不自然、令人遺憾的具有不真實感。

20180324桐花茶壺 (2).jpg

     德國研究者已在乳劑分層上發現,可使用不同對紅、綠、藍感光的藥膜膠卷,效果已略有改善,仍不盡理想,沒法普及。

 

回憶的導演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篇講到彩色玻璃底片,是採取紅、綠、藍乳劑薄層,但是色彩是個別獨立,沒有相互關係。而到了公元1860年,有了更進步的做法,英國麥斯威爾採用三原色之紅,綠,藍分別攝影,再重疊放影的色彩加色法。就有人連想,從三原色中去除一種色光,而另兩種色光可合為他種色彩,此法為減色法(Subtracting Process)的基本理論。

20180414_162344_HDR (Copy).jpg

    

 

回憶的導演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縱使相片已經能有更多元的色彩,但相片畢竟是靜止,無法有更多的感動,在學者不經意的發現,人物相片的多張在一疊,翻閱時就會有動的感覺,這就是影片的概念,而公元1888年,世界上最偉大的發明家,美國愛迪生就利用這相關概念,製造有史來第一部電影攝影機器。長達50呎的軟片上,連續已拍攝有600幅畫面影像,放影在一大箱內,有一個看孔,供一人可以看到約一分鐘的景物,也就是在中國稱之謂「看西洋片」。

20180414_143122_HDR (Copy).jpg

     公元1889年,愛迪生與伊斯曼合作,建立之後的電影及照相機,膠片的格式與邊絞孔距。這是製造攝影器材全世界「標準化」的開端,其意義重大。公元1894年2月,愛迪生首建世界上第一座電影拍攝廠棚,拍攝第一部影片運囚車(Black Maria),接著「看西洋片」風靡於世。

回憶的導演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一篇發現日光對色彩的重要性,而色彩的研究,早期在中國那邊也有斬獲,在公元1116年,北宋藥學家寇宗奭砫發現,日光經過稜形的石英晶體,所折射散發出,會有各種色光。這就是現今攝影學理上所謂的「色散現象」。

20170429_150408.jpg

 

    

回憶的導演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之前說全彩軟片,但全彩軟片照出來並不見得是全彩照片,說到全彩,就要從人類對色彩的感觀認知講起。自公元1839年,達蓋爾銀版攝影發明起,人們就喜歡在黑白照片上做賦彩著色的工作。照片上原有清楚的人像,施予顏色,不就更具姿色傳神?所以僅能有黑、灰、白的深淺顯示影像,已不能滿足人們的心意,能夠「彩色攝影」的盼望與企圖,殷切地、驅使著攝影器材的發明者,專家們要鍥而不捨的去研究。

20170429_143838.jpg

 

   您我目視看眼前,各景物有其不同的形狀,也顯具五顏六色。為何有其顏色?為何,可以看得到它有「顏色」?

回憶的導演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柯達公司雖然在照相機的相關製造技術居於領先的地位,且他的創辦人喬治 伊斯曼也是整個世界攝影歷史上,有著史無前例的巨大成就與貢獻,是被大家公認的偉大人物,但在發展的過程,也有跌一跤的時候。因為公元1889年,柯達公司大量生產「硝化纖維膠卷」透明膠片應市之前,公元1887年,哥德溫修道士卻早已註冊取得發明此軟片的專利權。

1203438266_l.jpg

 

 

回憶的導演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到了1888年以後.因為照相機的大眾化,讓從事攝影的人可能是興趣,也可能是以此專業成為自己的飯碗,攝影人士不分彼此,專業與業餘共榮。攝影人口成倍數增加,舉目各處所,任何時刻,都有人拍照,公私事務的攝影紀錄,工作與閒暇,生活遊憩,山巔海邊,到處人人攝影留念。攝影相館商店行業,處處都有,攝影器材公司,紛紛開設不絕。攝影成為世上風尚。

20190723金太極 (2).jpg

     攝影人數蓬勃迅速成長,軟片研發快速,照相機也配合傾向精巧體小型發展,公元1889年,柯達公司更有創舉,發明「硝化纖維膠卷」透明膠片,頃刻壟斷全世界的軟片市場。

 

回憶的導演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從有底片的概念產生,對於照相器材是一大革命,而這感光攝影底片,在以前是使用玻璃片,一般稱之是「硬片」。但是容易破損,粗重又攜帶不便,有輕軟膠片的開發必要。

20190723_122804 (Copy).jpg

 而在公元1877年,美國喬治 伊斯曼(George Eastman 1854-1932),就開始研究改良底片,幾經研進為膠卷片。公元1880年,他辭去紐約的一家銀行職員,創立伊斯曼 柯達公司(Eastman Kodak Company)。生產他發明的已在工廠製造好的攝影感光軟片。工廠以機械化大量生產,並且,聘請專業技術人員,設立研究室不斷的發展,其生產數量龐大,降低單位成本,又是生產最新,能讓使用方便的感光軟片,以致於公司膨脹成長。

 

回憶的導演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話說,公元1850年起風行了立體攝影,首推杜保斯克(Duboscq 1817–1886)推銷可拍攝有立體感覺的攝影機,此機用單一鏡頭左右拍攝兩次。候1853年英人丹賽(Dancer 1812–18875)製出雙鏡頭立體攝影機可以一次攝完而且相機攝影快可攝活動幾景物不到幾年就流行世界各國。
1215512882_l.jpg
   公元1850年起,英國著名攝影家羅賓遜(H . P Robinson 1830–1901)就領導了英國攝影界長達30多年。他的作品,畫面和諧,具備氣氛,結構巧思,人物神態特為真摯自然。其鉅著「攝影畫寓的效果」及「攝影構圖法」暢銷各國,是世界上最早的攝影藝術名著。羅賓遜說:「攝影者一定要有豐富的情感,敏銳的觀察,藝術的修養,才能夠成為優秀的攝影藝術家」。以此深刻影響著未來攝影人們甚巨。

回憶的導演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