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電影 (1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影片類別就情節來講有線性敘事多線性敘事回憶敘事環形結構敘事

電影軟體篇(2):電影類型的項目

就格式來講有故事片/劇情片傳記片紀錄片文獻紀錄片實驗片動畫片/卡通片音樂歌舞片戲曲片舞台藝術片雜糅片記錄劇情片短片預告片

 

就觀眾來講有兒童片青春片成人片女性片女性主義片同志片

回憶的導演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影類型(英語:Film Genre),也稱片種,指的是基於電影的敘事元素和情感反應進行相似分類的電影片類別。絕大部分電影類型的理論源自文學批評。電影的基本類別包括「虛構片」和「紀錄片」,而從它們又誕生了其他子分類,文獻紀錄片紀錄劇情片。其他的子項包括以法庭庭審為主題的影片——律政片。其他一些看上去似乎並無關係的虛構片類型也可以結合成新的類型,例如《鬼玩人》系列電影中結合了恐怖與喜劇。其他流行的子類別還包括浪漫喜劇片動作喜劇片

27-01.jpg

電影通常可以根據場景、主題、情感、格式、目標觀眾和預算進行分類。根據場景可以區分出戰爭片西部片太空歌劇片等;根據主題可以區分出科幻片運動片犯罪片等;根據情感可以區分喜劇片恐怖片催淚片等;根據格式則有兩個標準,鏡頭(比如:橫向壓縮寬屏幕)和膠片(例如:35毫米16毫米膠片8毫米);根據目標觀眾可區分兒童片青春片女性片等;而根據預算規模則可以區分B級片大片小成本電影等。

 

回憶的導演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影中的畫面大小是由膠捲齒孔之間所紀錄的真實大小所決定的。電影拍攝時常使用35公釐膠捲,所謂35公釐指的是膠捲的寬度,而膠捲兩側有齒輪孔。1892年由威廉·迪更遜愛迪生所提出的通用標準,每個畫格(frame)的長度定為四個扣片齒輪孔高。膠片本身為35公釐寬,但齒孔之間的寬度是24.89公釐,高度則為18.67公釐

20210426紫氣東來獻祥瑞2 (Copy).jpg

 

 

回憶的導演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公元1980年,各電影公司拍攝影片製成錄影帶以錄影帶租售商店出售或出租。電影製片也製作電視播放的各種影片,甚至於電影與電視資金融合。攝影事業從此已有多樣的形式出現,任人們觀賞「影像」有不同的來源;有電影、電視、錄影帶、繼後雷射光碟加上更科技的電腦影像,逕自隨人、隨時、隨地、方便而享有。

72.jpg

  

 

回憶的導演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影已有重大改變,全面走向開放的趨勢,但是欣欣向榮之時,卻好像曇花一現。事不過三年,殘酷現實,電影面臨了另一攝影方式「電視」影像傳送普遍的衝擊。觀眾看電影必須衣冠楚楚出門,乘車徒步進入市區電影院,按場購票屈身黑漆漆影院內才能觀賞。電視卻是置在觀看者各各家中,室內無人更無須拘束,順手隨意開電視就可以有各式各樣影像,如即時新聞,分門別類的許許多多訊息影像或是不同類型的電影影片可看,方便之極,愜意非常。

62.jpg

公元1951年在美國已有百分之九十的家庭都擁有電視。除非有好電影的影片吸引,誰也不會勤奮地刻意進城看電影。形勢所在,電影風光不再。電影事業前後不到五年,電影工業跌幅竟達百分之七十五之鉅,巨大震撼,電影界急思因應,小電影公司合併成大公司製作大銀幕寬廣影像的影片,加強改善影片放映出的顏色,膠片透明層次,影像細膩質感,甚至於隨俗拍片提供「電視」作影片放映,或是拍攝電視影集。

 

回憶的導演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電影第一次在公元1895年12月28日巴黎,由法國魯米埃兄弟公演他們自己拍攝的「魯米埃工廠工人上班」、「火車進月台」、「澆水工人」等已展現其精湛攝影技術,那也僅是真實攝影紀錄人們生活照相性質的影片而已,但是前所沒有的活動影像,給予世人的嶄新有著無以言喻的感受。拍攝影片最早依襲以前的遠景、中景、近景後,加上近距離的特寫鏡頭拍照。漸漸地,人們失去如此簡單平實無奇的紀錄影片。攝影者就動用心思在生活圈內,簡單場景實錄上,加上戲劇性的劇情,也請演員生動地在攝影棚場中的造景裡,拍攝放映時間長達一小時的影片。放映時間一長,影片自然長,逼迫內容就須充實,拍攝片段就更多,如何連接,又須在恰到好處時連接,就要有剪接(Cutting)技術。剪接技巧施用,可造就影片主題更形顯、意識表現、更具影像藝術上的生態化、讓人更有美好的觀感。攝影後加入的編排、連接、組合的技巧藝術,就是所謂的「蒙太奇」理論運用。

67.jpg

電影由影片表現時空、人物、情節、場景,為使之敘述效果新穎、突出、彰顯,影片段落編排、連接、組合有平行式與交叉式、順序式與連續式、隱喻式與復現式、累積式與象徵式等等也都是出諸於「傳統攝影」技術中,施加擴張轉變、作充分運用鏡頭而已。影片的攝影,或是單張相片的拍照,若呈現上能讓觀賞者有所體會、聯想、想像出意義,產生美好的或是深刻感受了,那已經就是佳作;顧影有悟,融入意境,觸及心靈,啟人深思,即為鉅著。

 

回憶的導演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之前我們有說過攝影是電影製作的基礎,而電影是攝影的一部份,而攝影也是視覺上的享受,精彩的畫面上是少不了要有賞心悅目的彩色,才符合實際情景。換句話,當時的黑白影片,給人的感覺是很平淡的。公元1908年,查理斯歐本(Charles Urban)發明電影彩色攝影法。讓電影有了轉機

57.jpg

公元1913年,意大利片「火山」,首次在影片上讓人們見到「藍色」天際中,維蘇威火山爆發出「洋紅」色火燄。更是電影的一大步

 

回憶的導演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影在公元1894年,美國愛迪生創始,1895年法國魯米埃兄弟發明後,使得「攝影」的影像放映出栩栩如生景象,給予人類前所沒有的感受,不僅是人們視覺上享受,尚具有高度的娛樂性、益智性,又是新鮮休閒活動之一。觀賞電影,成為此時起,人人生活想望的事項,人人談天說地的話題。看電影者眾,製造影片殷切,有供不應求狀況,電影的影片拍攝製造廠商要數愛氏及魯氏兩者最大外,世界上大電影製片廠紛紛出現不少。公元1896年內,電影風靡歐美各國,遠至中國也在該年8月11日在上海,首演法國魯氏公司的影片,及時趕上潮流。

 

65.jpg

電影拍攝全須有陽光的白晝進行,到了公元1899年,美國電影界才用電力發光燈泡代替日光,始可在攝影棚作全天候拍攝影片工作,放映機之強光也有充分的獲得改善,明朗度才有改善,使觀賞者賞片更有興緻。與時具增,電影發跡幾年內,電影觀看者趨之若鶩,單說美國就有上萬電影院,入場券約五分美元,當時,美國人口約一億,但經統計,一週就有8/10人口,逾八千萬的電影觀眾,老少咸宜看電影,熱烈盛況可以想見,電影與人們生活密切不分,不言可喻。

回憶的導演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到了公元1882年,法國馬雷醫學教授(Marey E.J 1830-1904)為了研究鳥的飛翔發明「順時序圖示攝影機」(Chronograph Graphic Camera)時稱快速攝影槍,多次改良,快速攝影時,扣動槍型攝影機,槍身裝設鏡頭,槍身後12張小圓形感光版能拍下每秒12張一系列影片,令人驚訝是曝光時間僅須1/1000秒。

 

21-1.jpg

三年後,賽璐珞(Celluloid)軟片取代玻璃硬片技術已成熟,他與美國喬治 伊斯曼(George Eastman 1854–1932)合作製造膠軟底片成功。軟片在拍攝過程中邊有齒孔轉動快,尚且有更多更快的曝光。在新出感光膠卷上,一秒可以連續拍下60張成功的相片。就此,人們可以拍攝到動態的飛禽走獸,人物移動畫面。

回憶的導演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影的形成原理是由連續單張畫面影像,作連續呈現在人們眼前。因人眼有種「視覺暫留」幻影的現象,故我們就會看到連續的影像會有活動的景象。

03.jpg

        視覺暫留(Persistance of vision)現象是人眼受外來影像光線進入,映像在視網膜上,若網膜之影像已去,然影像有繼續存在眼裡的感覺。其存留時間科學家認定約為1/30至1/4秒鐘。也就是說物體已在我們人眼視野前已消失,可是其影像尚暫時存留在眼睛視覺之中。電影放映達1/24秒移送一個畫面,就在人眼視覺暫留時間範圍內,觀者看到的畫面是連續移動的現象。

 

回憶的導演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