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同樣是有關隕石撞擊地球的災難片叫做(彗星撞地球),它是由派拉蒙電影公司夢工場於1998年5月8日發行。由米米·利達執導,勞勃·杜瓦蒂雅·李歐妮主演。

彗星撞地球之打假球感覺

大意是年僅14歲的天文愛好者萊奧·畢德曼無意中發現了一顆未知的彗星,後來他把資料傳給了一個渥爾夫教授才發現這顆慧星有撞擊地球的危險,他急的要把磁片交給政府單位,但是卻發生車禍而掛掉,而政府卻因此陰錯陽差認為這位畢德曼也掛掉,所以這顆彗星以他們倆的名字命名為「渥爾夫-畢德曼彗星」。其實他還只是個青少年,也不是科學家。

彗星撞地球之打假球感覺

而電視主持人珍妮·萊納在報導導致財政部長下台的性醜聞時,無意中發現了彗星撞地球的消息。總統要求珍妮將此秘密保守兩天。也因此獲得在記者會提問的機會,再來也因此獲得主播的位罝,也就負責政府有關對慧星即將撞擊地球的處理方式之相關報導。

彗星撞地球之打假球感覺

總統在記者招待會上,宣布將派一支經過特殊訓練的太空人,到太空去炸毀撞向地球的彗星。沒想到出了差錯,一個死亡,兩個人受傷而任務來講也沒有成功,本來在慧星鑽孔並設置核彈,憑藉爆炸的力量使彗星轉向,以避免地球災難的發生。但是因為對彗星結構分析的不足,核爆使彗星分成大小兩塊仍舊朝地球飛去,「彌塞亞」號則在行動失敗後與指揮部失去了聯繫。

彗星撞地球之打假球感覺

隨著彗星與地球的距離越來越近,人類已無法改變彗星撞擊地球的命運。地球雖不致因為撞擊而消失,但是地球的生命系統將被摧毀。接下來的日子裡,人人面臨著生存的考驗,地球上陷入一片混亂。美國政府為了以防萬一,特意建造了一個如同諾亞方舟的地下掩體,用來保存物種並延續人類文明。而且並不是人人有機會被選進可住進諾亞方舟。在片中畢德曼家人被選中,但他的女友家人沒有被選中,雖然畢被強制帶走要撤離,但畢選擇放棄,寧願騎越野機車帶著女友往高處逃難,眼看海嘯也即將逼近他們所處的高地,後來因為慧星突然在天空中爆炸,這海嘯也才退去,這畢才與女友逃過劫難。另外珍妮也被選中可撤離,但她放棄機會,把位子讓給跟她有主播竸爭的同事。最後她跟父親抱著一起,而死在海嘯中。

彗星撞地球之打假球感覺

再說到慧星為何會突然爆炸,原來是失去了聯繫的彌塞亞號,重新跟休士頓恢復的聯絡,但他們的聯絡,卻也是跟家人最後的道別,原來他們本來是要遙控引爆任務,需要考量飛離行星的時間,但在慧星即將衝上地球,在時間緊迫下,他們無法考慮到自身安全,所以只能要以自身攜帶的核彈與大行星撞擊,而撞擊的那一瞬間,核子也引爆爆,這慧星也成為了碎片。地球因此逃離這場劫難。

彗星撞地球之打假球感覺

不過明明片名是慧星撞地球,但自始至終我沒有看到任何一片隕石掉落地球,起碼也要像世界末日一樣有流星彈造成城市災難的景象才對。而太空人去執行任務橋段,感覺也是順利,只有在鑽孔時,機械故障要做排除,也無法在太陽照到慧星表面及時逃離,造成一死兩傷。這應該加以呈現任務的艱難處的細節,卻呈現得如此精簡。

 

倒是後面慧星即將衝向地球,所帶來的海嘯威力,城市、街道、汽車,所有高樓大廈,金門大橋及自由女神也不見,還有一大群人在逃命,才有一點像災難片的樣子。而片中所說接下來的日子裡,人人面臨著生存的考驗,地球上陷入一片混亂,也僅是利用新聞報導帶過,看不到比較真實的場面。

 

原本是災難片,卻拍得有一點懸疑片,前面片段女記者為了調查白宮相關醜聞時,居然被FBI抓走。而經過了40分鐘,也還沒有災難片緊張的氛圍。整部片是圍著畢德曼的愛情、珍妮的親情、職場競爭在打轉,又讓我覺得是文藝片。難怪這世界末日一出來,這部片就被比下去。但縱使沒有世界末日的5.53億美元全球票房佳績,但也有3.5億美元應該是它先上映的原因吧,如果它比世界末日慢上映的話,恐怕票房不會多好。

 

以上是我對電影的淺見,感謝閱讀,敬請大家批評指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回憶的導演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