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式錄影帶依其片寬可分為以下幾種規格:
(一)B 2吋卡式錄影帶:2吋的專業用錄影帶可裝入特製的卡式塑膠盒中,在專業電視臺利用播放廣告等短的資料用。

回憶的導演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卡式錄影帶通常用來記錄電視或電影節目,
供日後透過閉路或開路的途徑,在電視中播映
。卡式錄影帶是當時發展最快迅,使用最廣的
規格。它的錄影原理與錄音原理相同,錄影帶
回憶的導演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之前我們常說的錄影帶通常是指VHS, 其實它只是錄影帶的一個類型,只要使用於錄影機中,記錄聲音與影像訊號的磁帶都是錄影帶。它們通常可消磁及反覆使用。錄影帶的性質與錄音帶相似,是種表面塗磁(通常為氧化鐵粉或二氧化鉻粉)的塑膠質地或多元酯質地的長帶。

而其規格也如同錄音帶的種類一樣,有所謂的盤式,卡式及匣式3種,卡式錄影帶即為裝於雙轉盤卡匣內的錄影帶型式,所以錄放影時需藉由錄影機中的上帶驅動部分拉出磁帶,省去盤式錄影帶手動上帶的困擾,較便於使用及保存,為了保護卡帶不被接觸,外殼前方設有鎖控裝置,使外殼不會被打開。而VHS就是卡式錄影帶的一種規格
為了防止不慎將已錄製節目的錄影帶消磁或重錄,卡式錄影帶有防錄安全抑或安全片,只要取下安全抑或折斷安全片就只能放影不能錄影,但確定要重複錄影時,可把安全扭復原或以膠帶黏補即可
回憶的導演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家用錄像機最早於1970年代初期問世—1972年由飛利浦推出。而第 一個在市場上獲得成功的則是Sony於1975年推出的Betamax格式。隨後出現的格式則有JVC的VHS (Video Home System)格式及飛利浦的Video 2000。不久後Betamax與VHS的格式戰開始,而其他競爭對手如Sanyo的V-Cord及Quasar的"Great Time Machine"迅即消失了。

Sony曾在1974年向其他電器製造商展示了叫做"Beta"的錄像機原型,並期望他們會一同接受這個格式。但JVC決定推展自己開發的格式(儘管Sony對於日本經濟產業省有其吸引力),而格式戰就此產生。
回憶的導演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錄影帶也稱錄像帶,是磁帶的一種,主要用來錄製、播放活動影像及音樂等。其實它有三大類,即盤式、卡式及匣式,因盤式及匣式比較少見,故一般所稱的錄影帶就是指卡式,早期大都以錄放影機來錄製和播放如VHS與BETA格式的錄影帶,合併發展出家用錄放影機的文化,後續的以手持式的攝影機來使用如V8、HI8、D8及DV……等,又是開啟攝影機的新紀元。它是一種順序式的線性(linear)影像儲存方式。
錄影帶的保養,最怕潮濕、沙礫及塵埃等,還有「粘帶」走音之煩惱。
到90年代,因數位式的儲存技術(如VCD和DVD)的發展,錄影帶不再是主流的影像錄製媒介,但仍然被廣泛使用在專業玩家上
主要錄影帶尺寸概論
回憶的導演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邊所謂的錄影帶泛指從最早期的膠捲影帶
,從BETA、VHS、VHS-C、V8、HI8、D8到DV
等也就是卡式錄影帶。BETA、VHS、VHS-C其膠
帶寬為12mm,而V8、HI8及D8之寬為8mm, DV
回憶的導演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