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飛利浦與Sony在1983年發表了黃皮書, 定義了CD-ROM(Compact Disc - Read Only Memory) 的規格, 黃皮書是以紅皮書為基礎, 發展出適合存放電腦資料的CD格式, 而 且可以快速隨機的找尋資料(與CD-Audio比較起來). 存在CD片上的資料可分為兩種, 一種為正確性要求較低的音樂或圖形資料, 可容許一些Byte的錯誤, 另一種是正確性 要求非常嚴格的電腦數字或文字資料) 錯一個bit也不行.

BB1bse5A.jfif

        而且黃皮書規定義了各種不同型態的資料結構: Mode 1與Mode 2, 在CD-ROM (Sector)的表頭區(Header field)內, 含有指示本區內資料為 Mode 1 或 Mode 2 的 Byte. Mode 1代表CD-ROM資料含有錯誤修正碼(Error Correction Code - ECC), 每個磁區存 放2048Byte的資料. 而Mode 2的資料則沒有錯誤修正碼, 將那些空間省下來, 因此每 個磁區可以多存放288Byte, 達到2336Byte, 因此Mode 2較適合存放圖形, 聲音或影音 資料. 你可以指定在CD上的每一個資料軌為Mode 1 or Mode 2, 但是其內的磁區只能 有一種格式來存放資料. 大部分的CD-ROM電腦用光碟片, 包括資料庫, 電腦遊戲, 百 科全書或共享軟體, 是採用 Mode 1方式存放資料, 而 Mode 2從不採用它最"原始"的 方式來存放資料. 其它的光碟片, 像是相片光碟(Photo CD), CD-I 及影音光碟 ( Video CD)等, 是採用Mode 2, Form1及Form2來存放.

AAHBb8K.jpg

     如同前文所言, 黃皮書內定義了在CD-ROM光碟片上兩種基本型態的資料存放方 式, 但是黃皮書到此處停止繼續定義, 留給 CD-ROM 研展人員去決定如何訂出磁區的 邏輯格式, 與電腦檔案的存放格式(光碟檔案系統), 在早期各 CD-ROM 的研展人員制 定了屬於他們自己的專用格式, 彼此各不相容, 直到 High Sierra 小組的出現, 他們訂出 了全球通用的標準, 也就是後來的ISO 9660檔案系統格式, 然而, 一些研展者發現 ISO 9660 檔案系統在他們的作業系統上, 並不能允許他們存放一些像是表現檔案特性的 資料, 因此他們開始研究擴展ISO9660的規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回憶的導演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