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而寬高比在視聽娛樂市場的應用有兩項,一是原始寬高比(Original Aspect Ratio, OAR)即家庭劇院中使用的術語,指的是電影或影像原始製作時的寬高比——如同作者設想的那種比例。例如神鬼戰士首次在電影院放映時,使用 2.39:1 比例。它原本使用 Super 35公釐膠片拍攝,除了在電影院中和電視上放映外,電視廣播時也未經過 matte 處理以適應 1.33:1 的畫面。由於拍攝電影使用的各種方法,「預期寬高比」是比較精確的說法,但很少使用。

20210426牛迎富貴仙女送財0 (Copy).jpg

     

 

 

 

 

 

 

 

     

     再來是適應寬高比(Modified Aspect Ratio, MAR)也是家庭劇院中使用的術語,指的是影像為了適應特定顯示器,通過拉伸、剪裁或 matte 等方法改變的原始長寬比。適應寬高比通常是 1.33:1 或 1.78:1。1.33:1 的適應寬高比在歷史上 VHS 格式所使用。而 matte 方法指的是,例如從 1.78 畫面伸展至 1.33 畫面時會有一些損失的部份,由於畫面主題不一定在中央,所以必須使用它來保持畫面主題的方法。

 

但是寬高比的應用也有其缺點:因為各式各樣的寬高比造成了電影製作人和消費者額外的困擾,並且在電視廣播的服務之間造成混淆。最常見的補償是拉伸,將一個 16:9 甚至 2.39:1 的畫面拉伸成 4 : 3 的畫面。這比起剪裁或加黑邊更加容易使圖像鋪滿螢幕。但是,這會使圖像會扭曲,擁有4 :3電視機的消費者看到扭曲的圖像。而擁有16 :9或2.39 :1電視的人,看到的是正常的圖像。不能依照電視的處理能力作應變,只能自己應變。

 

       窗型黑邊的效應也很常發生。原影像是 16:9 的比例,嵌入 4:3 的畫面時就要添加上下補償黑邊;然後如果用 16:9 的螢幕來播放這個 4:3 的畫面,又要添加左右補償黑邊。上下左右都有黑邊,最終效果就是一個窗型的畫面。這種效應稱作「windowboxing」或者是「postage stamp」。

PAL 和 NTSC 系統的規格中,傳輸的訊號中含有提示畫面寬高比的訊息,支援它的電視將偵測這種訊息並且自動轉換畫面的寬高比。這樣可以避免類似窗型黑邊的問題。當影像訊號透過歐洲的 SCART 連接時,有一條電線就是用來傳輸這種訊號的。

 

對於創作人而言,他們認為比起科技或媒介上的限制,作品影像的寬高比更應該由內容或故事來決定。的確,在 20 世紀早期的電影巨人如 D. W. Griffith,會在電影播放中改變影像的寬高比。例如在 Intolerance 這部片中,一個角色從高牆上跌下的情節,就剪裁了一部分畫面來強調牆的高度。在今日,攝影師經常注意將影像的主題維持在畫面的中央,這是他們預期到作品可能遭到剪裁而使用的折衷方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回憶的導演家 的頭像
    回憶的導演家

    布魯斯帶著小鐵與紹祖一起狂奔

    回憶的導演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