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誤打誤撞來到了這個位於新竹竹北的新瓦屋客家文化保
存區,它是免費的竹北景點,也是散步的好去處,假日來這
裡遛小孩逛市集,走訪客家老宅古蹟都不錯,而這個區域可
以追朔到清乾隆年間,早期為來台開墾之聚落。直至至今,
在六家居民與文史工作者與努力下,成功將其保留,成為台
灣第一個客家文化保存區。現今除了是歷史古蹟與觀光景點
外,也有商家進駐,假日則不定時舉辦市集。
看到這個西河世第的門樓好比一個城堡大門的概念,原來它
為早期這個聚落的主要入口,不過到現在都成歲月的記憶。
其實現在是不設防的區域,四周都是馬路,四面八方的遊客
都可輕易進來,
而正對著門樓的這個水泥屋,基本上也是新瓦屋客家文化保
存區的一部份,你也許會納悶,不是新瓦屋,怎麼有水泥屋
,其實這正是它的特色,因為建築物形式涵蓋橫屋(泥磚屋)
、紅磚屋、水泥屋、木構屋、玻璃帷幕綠建築,樓層數一至
二樓不等,也反映出聚落內250餘年來新舊融合、保存再利
用的變遷、演進過程。
再來這老房子的風景,紅磚搭配斑駁圍牆的景色,在大樓林
立的竹北市區內顯得格外突兀。它的右前方有一棵大樹可供
乘涼,也有桌椅擺設
再拉進一看,這間已變成文創市集
而隔壁的新瓦屋故事館,裏面是「花開四季‧新瓦紅」常設展
,結合「新瓦屋」與「鄧雨賢」兩大主題,介紹新瓦屋聚落
起源與林姓家族故事,回顧在竹縣作育英才的臺灣歌謠之父
鄧雨賢生活篇章,也是一個值得一逛的主題館,詳細心得在
下篇敘述
再走幾步路,另外一目老屋樣貌的文創市集,全球柑仔店
走進門口內,發現裏面算是露天的廣場,裏面都凹凸不平的
地面,彷彿時光倒轉回到過去的農業時代,我們家族早期的
祭祖的地方,就是這樣的設計,類似天井的模式,而兩側有
另外的門口可以進去屋內
裏面有介紹文創在新瓦屋生根的相關事蹟及賣一些進口的有
特色的零食及冰棒,結合客家竹編的燈罩外形也不錯
老屋與老屋之間的窄小通道,有一個保存紅瓦留名牆,這些
應該是出錢贊助改建新瓦屋的人士芳名錄,我參加過進香團
,一些廟宇要求香客贊助時,也會用這方式留下香客名字
這正港的三合院古厝叫做忠孝堂,它位於六張犁聚落中央
一帶,為典型客家傳統民居,保留傳統客家農村生活型態
。它的外觀特徵「塌肚型」,即所謂的凹壽,亦即正身中
央廳下的大門退縮者,為無簷形式的塌肚,也就是所謂的
「出屐起」,客家匠師稱為「風火起」,為本聚落較為常
見的形式。可惜它大門深鎖,我只能在圍牆邊拍照
走在這個古早的聚落中,這個木頭及鋼筋裝上玻璃的推式大
門,也是早期建築多元文化的一部份,前面擺的換臉照相道
具,也是有趣
而一些外牆的佈置、室內的擺設,更為這些文創市集或特色
餐廳,加添特色
除了保存古厝與三合院,這邊也保存了一些斷垣殘壁,它是
舊忠孝堂的遺址,這也許是歲月另一種註記
這邊也有一些裝置藝術,如這個用石頭堆砌而成的井造型
,而它中間的孔是用卻是用鍋蓋封住,它的正式名稱是
(此時此刻)
這個鋼筋創作是牛的鏤空造型,沒注意看還不曉得
以及這個不知名的Q版造型
最大的亮點就是玻璃帷幕綠建築外牆的花朵塗鴉,看來看去
就是漂亮,遊客都會在這邊留影,尤其是團體照更棒
它前面的稻草人,也是借位拍攝的布景
保存區的水稻生態教育園區,是一分多的田地.定期依時序
耕種不同的作物,那天看到是甘蔗
生態池這邊有步道,有小橋、流水、蓮花,還能看到整遍的
紫藤花海,而蓮葉佈海整個池塘的感覺也不錯
另外生態池旁邊的綠禾塘. 翔頂咖啡,它是集結小農的友善
農產還有咖啡~內有用餐空間,它的艾草糕實在很好吃
農民直銷站由新竹縣農會經營.提供在地小農現採新鮮蔬果
,和各地區農會的特色產品,它的麵包很特別也很搶手
這個用木頭堆積而成的隔間效果,讓廁所多了一份特殊的
文藝氣息
這邊有一間蠻漂亮的書店,叫或者書局,基本上在保存區逛到
這裏已接近黃昏時刻
空間擺設非常寬敞,不像一般書局擺滿了書架,堆滿了書,
也妥善利書牆與書架的搭配, 有類似隔間的巧妙效果
而最舒適的看書空間,莫過於這個落地窗前的平台,你可
伸長了腿邊看書邊欣賞外面的風景,而二樓是蔬食咖啡廳
,提供各式點心、輕食、健康蔬食、飲料等
而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大概介紹到這裏了,感謝閱讀,
敬請大家批評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