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說自己103年5月時,算算已經待了3個多月,摒除不合理及異常狀況不講,其他方面經過一陣子的調整適應,我逐漸習慣了工廠的生活型態。不過考驗才剛要開始,因為那時的工廠從4月開始到10月都是旺季。因為這段時間,客戶的訂單多,自然生產的數量也多,生產所需的各種零件如螺絲、鎖頭或材料如鋁擠型、鐵板、鋁板,加工件如滑軌鋁柱、散熱板等或著其他物料如玻璃、風扇等實在令人眼花瞭亂。
只是一個人的進料,不得不接受這種的爆量洗禮。而所謂的爆量,要先從它的流程說起,因為下游的廠商很多,約估有70多家,依所送物料的性質不同,東西的包裝型態及大小也會不同。如大的鐵板材料是堆疊在棧板上及小的螺絲可能用紙箱裝好納入。下好料後收料人即點收數量後,上SMART MRP 系統入庫,再以廠商的交貨單來通知,擔任進料品管的我,再上線把入庫的序號即憑證列印出來,他們編碼的方式是年月日加流水號為一筆,而一筆的進貨單可能有好幾種,如五金的廠商,常有一筆50幾種的螺絲或拉釘等不同規格,故他們一次進貨單雖然是同一序號,卻有50幾頁,就是50幾張。或者是同一家但分為連續不同的序號。故一次列印進貨單2、300張是常有的事。
列印下來的進貨單,就是我去尋找物料檢查的依據,首先就是找圖面,然後是依圖進行量測的動作。但並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要去量測檢查,如塗裝件只需目視依色板比對,而標準件根本是免檢,至於鐵板、鋁板等大型材料進來都是堆疊在一起根本無從量測,只能在上線後由現場人員檢出再回饋給品管處理,還有一些手套、文具等也是不在品檢範圍。
主要要驗的是外包雷射加工的零件,因為會影響後續廠內加工或組裝的尺寸,故需照圖施工確認。如果全部都要實際現物確認,那就是做到三天三夜也作不完。但就算不去實際去量測,只是針對不需要檢驗的零件進貨單進行品管簽名的動作,100多張也是讓你簽到手軟,而簽完還將生管聯及採購聯分開,將黃聯配上交貨單丟給採購,將白聯丟給生管,後再上線作簽核。這樣的手續感覺像是銀行辦事員根本不是品管。
有一次我就碰到爆單的震憾教育,那天不僅是多單,更是有將近五筆60項需要確實檢查加工尺寸。在核對圖面圖號規格,就找了半天,10個棧板的東西,我一件一件努力完成。從早到晚我的手與腳幾乎沒停過,現場辦公室來回的跑。東西問題點很多,且沒有人支援。因為訂單多,其他單位也很忙
我們的副課,晚上也有加班,沒想到卻是暗中來此全廠緊迫盯人。只講一句,不要加太晚。但是不加行嗎,結果我量完最後一件前門板,已經是10點左右了。在這過程不僅流了滿身大汗,而且手腳也不小心掛彩,可真是浴血奮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