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844年10月,法國攝影師于勒·埃及爾 (Jules Alphonse Eugene Itier) 作為法國海關總檢察官隨同赴中國進行貿易談判的法國外交使團,乘坐法國「西來納號」三桅戰艦帶著達蓋爾攝影機抵達澳門,拍下了一批澳門最早的照片。其後,又換乘「阿基米德號」赴廣州黃埔港,拍下了一批中國內地最早的照片,包括現在收藏在巴黎法國攝影博物館兩廣總督耆英的半身像。他的照片以銀版相片為主,集中在澳門以及廣州,拍攝數量極少。1858年,瑞士人皮埃爾·羅西耶 (Pierre Joseph Rossier) 將立體攝影引入香港與廣東,他是首位來到中國的商業攝影師。

BB1bnyDl.jfif

       1860年,義大利人費利斯·比特 (Felice Beato) 帶來了濕版攝影,他是首位捕獲紫禁城畫面的攝影師。他的活動範圍以香港、廣州、天津、北京為主。1868年初,英國商業攝影師約翰·湯姆森 (John Thomson) 在香港建立攝影室。他多次深入內地旅行,是西方首位廣泛拍攝和傳播中國影像的攝影師。

 

       在1870年至1872年間,他沿長江北上,步伐遍及廣州、澳門、汕頭、潮州、廈門、閩江、馬尾、台灣、香港、上海、膠州灣、天津、北京、漢口、宜昌、九江、南京、寧波,行程總計八千公里。1870年代,香港、上海出現照相館。1875年,天津第一家照相館「梁時泰照相館」開業。1892年,北京第一家照相館「豐泰照相館」開業。

 

         台灣於日治時期引進照相技術,故沿用日本譯名稱寫真。而在大街小巷以此為業的店家,稱為寫真館。不過1950年代後,漸漸改用中文的攝影照相館,直至1980年代,日本娛樂事業開放,寫真一詞才又興盛。

 

       攝影的本質是捕捉光的藝術,所以曝光準確與否就成為了技術層面最核心的問題。曝光是相機把光(通常是外界影像通過鏡頭內部的透鏡組聚焦後)記錄進感光媒體裡的過程。光有強有弱,所以通過準確的光圈,快門和感光度的組合而成像。

 

       而準確曝光存在不同的光圈、快門和感光度的組合,那正是攝影的藝術所在。大光圈減低景深突出主題,而小光圈增加景深。快的快門凝固精彩的一刻,慢的快門反之,通常慢快門增加一張相的動感,如流水,晚上的車流等等。當用慢快門時,常用三角架固定攝影設備以保圖像的清楚。

 

      照相進行完成後,介質所存留的影像信息必須通過轉換而再度為人眼所讀取。具體方法依賴於感光手段和介質特性。對於底片照相機,會有定影顯影放大等化學過程。對於數位照相機,則需要處理器對數據進行計算,再通過電子設備輸出。

 

      數碼後期 隨著數位相機的廣泛使用,使用電腦圖片處理軟體處理拍攝好的數碼文件,並進行二次創作,得到作者想要的圖像,數碼技術的發展,給攝影帶來了質的飛躍。一般來講,人們使用可見光照相,最常用到的是照相機。因場景和用途的不同,照相機有著非常多的分類。綜合來講,照相機都要有幾個基本的部分以保證曝光過程,這包括:感光介質成像透鏡膠卷暗盒有時,人們還會採用小孔成像的實驗設備進行照相,這只需要一個有小孔的暗盒、感光介質和控制光照時間方法。

 

        由於有些介質可以感受可見光之外電磁波的照射,因而相應的照相技術得以開發。 最為普及的是紅外線照相,甚至很多民用照相機不需改裝就可進行紅外線照相。在普通相機內裝入紅外感光膠捲,即可進行照相。但是,相應的輻射強度計算還不能足夠精確的給出暴光所需時間。類似情況也出現在恆星攝影中。不同波長的電磁波輻射都可以由介質保存,在顯現為人眼可讀的圖片。普通照相是為了記錄人們所見的場景,而非可見光照相則顯示了人眼所不可能識別的鏡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回憶的導演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