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昨天在電視上回味了(黑鷹計劃)這部片,它是一部2001年上映的美國戰爭電影,由雷利·史考特執導,描述1993年索馬利亞戰爭,美國陸軍因為情報錯誤而與索馬利亞武裝民兵進行持久的巷戰過程。進一步來講它描述了1993年的摩加迪休之戰的情況,講述了由美軍三角洲部隊及美國陸軍遊騎兵所組合而成的戰鬥隊伍,與索馬利亞數以千計的武裝民兵作戰,但最後卻落荒而逃的故事。
只為了捉拿人犯就跑去陌生的城鎮,而且黑鷹直昇大喇喇地飛到城鎮上空,他們以為這樣應該會沒事,沒想到他早已經被民兵鎖定,基本上這美軍算是介入索馬利亞的內戰,聽信一個線民的情報,就進入一個充滿威脅的地方,這些民兵沒有拿槍時,你不能主動攻擊他們,當他們拿了槍的兵力,是好幾千人,而這好幾千人就躲在建築物,等待美軍進城,再發動攻擊。就好像要進入陌生的山谷,而山上有敵軍在躲避著,就地面的車隊經過,等於是變成活靶,民兵在暗,而美軍在明,本來押解犯人的任務,如果順利的話,可以馬上回家,沒想到游騎兵布拉朋繩索垂降時因直升機閃躲火箭筒而不慎墜落而受傷,而民兵的攻擊就此不斷展開,讓這場戰爭感覺變成沒完沒了。
本來地面部隊車隊要載犯人回基地,沒想到居然被小隊叫回要載回傷兵,而悍馬地面部隊再回程時,又被民兵攻擊,也損失了機槍手,而要護衛地面部隊的黑鷹直昇機也被民兵鎖定,被火箭彈擊落,變成這地面部隊又被上級指揮要前往墜機現場載傷兵,而自己本身車隊的士官也不斷地受傷,然然而後來又有第二架黑鷹被擊落,為了不再損耗直昇機,這軍事行動的總指揮少將,下令其他的黑鷹也立刻飛回,變成地面部隊沒有黑鷹在幫忙空中掩護,讓地面車隊的行動更加困難。不僅要留意四面八方的槍彈,也要想辦法讓傷兵上車。
而早早在城鎮中執行犯人捉拿的任務的游騎兵小隊及三角洲小隊,更是困在這邊,與民兵進行巷戰,這部隊再強,也會被敵人打中的時候,隨著時間的流逝,傷亡愈來愈多,這小隊的艾上士,只能跟上級求救,上級詢問車隊的狀況,但車隊一票人也是傷亡,變成這小隊只能找個地方躲起來來安置傷者,沒想到因為升火被民兵領袖發現,只得且戰且走。
話說黑鷹墜機有兩架,但兩架命運不一樣,第一架駕駛死了,而随機的士兵在奮勇抵抗時,有小隊及時前往支援且另有直昇機到場載走傷患與死者,第二架的駕駛麥可杜藍沒有死,但卻被民兵發現,大家圍上來攻擊,而前來支援的三角洲軍士蘭迪·舒哈特以及蓋瑞·高登兩人,雖然也打死不少人,但3人開槍也開到彈盡糧絕,還是無法敵過數以百計的索馬利亞民兵的攻擊,蘭迪以及蓋瑞殉職,杜蘭特則被俘虜。
再來這是一場抓人犯的任務,沒想到卻造成困在索馬利亞摩加迪休裏跟民兵奮戰,讓這任務持續了15小時,且死傷慘重。而到了最後終於有裝甲車等強大的軍隊來支援且載運傷亡及所有滯留戰場的士兵,但倒楣的艾上士小隊等成員,由於車子載不下,他們只跟在車子屁股跑,而後面的民兵也一路追殺上來,幸好他們總算也跑到巴基斯坦的美國軍事基地
再說這任務是一個威廉少將下達,說他誤信線人也有,還是他的線民要搞他也好,基本他是在錯誤的時間與地點,派了三角洲部隊及遊騎兵部隊,及多架黑鷹去都執行任務,卻忽略軍閥在旁邊的事實,應該先解決的目標是軍閥的領袖,是不是抓錯了目標?所以才造成這場19名美軍死亡、73名美軍受傷,對於這基地總人數百人出頭的部隊而言可說是相當慘烈。這少將基本算是指揮不當,人家都說將帥無能累死三軍,將帥調度無方,是不是害死三軍?
本片叫黑鷹計劃,是黑鷹直昇機配合特種部隊,去索馬利亞境內捉拿軍閥艾迪德的兩位重要手下的計劃,但最後卻陷於戰場中,而變成只想將有的兵士,不管死的活的全數撤離的任務。說有計劃嗎?根本是沒有,如果有計劃的話,根本不會那麼慘,感覺是打不過軍閥艾迪德,只好想辦法撤出?還是只是要抓犯人,不想要再增加傷亡人數而撤回?再說索的城鎮,是有百姓居住的,也不可能隨便濫殺無辜,這美軍也只能針對有武器的民兵還擊,再說強龍不壓地頭蛇,對於摩加迪休的陌生,也只想辦法打一步算一步。最後只有撤軍一途。
再來黑鷹在這邊也變成英雄無用武之地,原本這趟任務它們是運送遊騎兵等特種部隊去前線,也順便進行地面部隊車隊的護衛,沒有想到居然被鎖定,損失了兩架,基本上在沒有確定這對方是民兵還是民眾,這黑鷹是不能隨便開火,如果隨便開火,可能變成大屠殺,這美國可能會遭受國際的譴責。再說索國的人民好像不太歡迎美軍到他們國家境內去,現在黑鷹直昇機兩架墜機成了廢鐵,也可謂損失慘重,因為造價非常高。而可從片中當黑鷹掉落,美軍把裏面的人員無論是死是活都清空後的動作,是把黑鷹給炸了,讓它真正成了廢鐵,不讓黑鷹的構造有被敵方研究的可能。不過像這種無腦的行動,莫名奇妙就損失了黑鷹,說黑鷹計劃,等於污名化了黑鷹直昇機。
本片真實地描寫了,戰爭時的慘況,有不少血肉模糊的鏡頭,甚至也有被轟成肉醬、斷手等等慘不忍睹的景象,特別是身體斷成兩截的阿兵哥更是震懾人心,感覺這尺度蠻大,不過也透露出在戰爭中我們見到了人間的百態,平時英勇的軍人身受重傷卻在陰暗的手術床上哭著講遺言,了解強悍的軍人也有軟弱的時候,表現出巧妙的對比,也有上校不顧駕駛傷兵堅持要他開車送回犯人顯示出公事公辦、還有胡特士官長決心將兇手繩之以法的強烈企圖,還想重回戰場,這種強烈的反差也是有。
再來本片的角色有喬許哈奈特、伊旺麥奎格、湯姆哈迪、奧蘭多布魯及艾瑞克巴納等大咖,不過只有喬許哈奈特的上士及艾瑞克巴納飾演的胡特士官長戲份比較多,其他奧蘭多布魯飾演布拉朋早早就成了傷兵,伊旺麥奎格所飾演的葛林姆,我只知道他很會泡咖啡給長官喝,而湯姆哈迪演的藍斯也只是串場的,只不過現在的情形是伊、湯及奧比較紅,而艾及喬感覺像過氣了。不過在我看來戰爭片,如果場景慘烈及狀況曲折都很到位,也就夠了,至於角色部份,我比較不介意。
影片改編自美國作家馬克·包登1999年出版的書籍(黑鷹計畫),也得到第7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混音及最佳電影剪接獎。再來它在全球也獲得1.7億的票房。還算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