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一篇有介紹收音機的種類,其中真空管收音機、礦石收音機、半導體及積體電路收音機,都是屬於古董收音機,它自自40年代開始,到了50至60年代可說是黃金時期,因為當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一般市民大眾沒有像今天多姿多采的娛樂活動,而開着收音機收聽天空小説廣播或聽聽音樂留意一下流行榜已是一大娛樂。以當時在香港及亞太區的生活水平,收音機也可以說是奢侈品。
在50至60年代的真空管收音機可說百花齊放,而真空管又叫做電子管;世界各地的收音機製造商可以分為兩大陣營,就是以徳國、英國為首的歐洲機和以美國為首的美國、加拿大機;兩種收音機在設計和特性都顯著不同。歐洲機設計精緻複雜,外型高貴,可以收聴世界各地的電台,有些更備有FM超短波頻道,在當時FM是一種最新的廣播模式,聲音非常傳真而且不受天氣影響。不過歐洲收音機價錢非常昂貴,動不動需要港幣$500 一部,在當時已經是一個普通文員的月薪。到了60年代香港開始引入一些日本和美國收音機進口價約百餘元一部,設計簡單和修理容易,適合一些中等家庭;從此香港步入了全盛的無線廣播時代;而有缐廣播的麗的呼聲亦因此被淘汰了。
而電子管收音機,原本是上世紀初的產物,隨著電台的開播馬上成為那個年代的"新寵"由於科技不斷地發展電晶體的出現,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電子管一度被電晶體的強大洪流沖走,後來九十年代人民生活富裕了對聲音有了認識,又回到了電子管收音機(音響)發出美妙的聲音中。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