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來從優點中看看它的特性,不同於液晶或投影式的發光原理,電漿顯示器的每個像素都能夠自己發光(主動性自發光),因此呈現較柔和的畫面,並且可到達170度左右的視角。除此之外,每個像素的反應時間短、色彩飽和度高、適合往大尺寸發展。電漿電視也是目前在整體畫質表現上非常接近並可超越映像管電視的新技術。此外,無輻射特性及不受外界磁性干擾特性,非常有利於家庭觀賞或劇院喇叭鄰近設定。像是Panasonic已經推出了152吋4k2k等級的電漿電視,PIONEER也推出超過NTSC標準色域約107%超高色飽和之「PURE VISION」電漿電視。Panasonic152吋電漿電視
若是在明亮環境之中觀賞時,亮度對比略遜於液晶顯示器一籌。如果PDP的射線長時間照射同一位置,會加速該處熒光粉的老化,所以長時間顯示靜止畫面,在切換後會出現殘影。例如長時間在同一位置顯示相同顏色的電視台商標,會令PDP電視機容易在顯示器上產生永久的影像烙印並形成黑影。
PDP顯示時易生高熱,必須考慮散熱問題,此外亦有耗電問題 - 早期機種甚至達到一般家用除濕機的耗電功率,長期高溫會加速零件老化,縮短顯示器的壽命。
由於材料與結構性限制,讓電漿顯示器不能往20吋以下的小尺寸發展,乃為市場競爭上的最大弱點,由於液晶顯示器大型化的技術問題逐漸解決,電漿顯示器在大型顯示器的競爭力也大幅下降,由於電漿顯示器較液晶顯示器體積大和較耗電,在家居市場已漸漸經被液晶顯示器取代。
電漿顯示器結構較為複雜,整個顯示器由玻璃盒組成,所以重量大,也難以減小體積,不利於發展較細小的顯示器。由於玻璃盒要保持氣密性,對機械震動的忍耐性較低,在安裝於交通工具上受較大限制。
根據以上缺點,後來的日本三家電漿顯示器大廠——松下電器(松下PDP)、富士通日立PDP、先鋒公司(PIONEER PDP)——已經花費多年持續改善。最顯著的為電力消耗方面,包含動靜影像的平均顯示時間內之電力消耗已經縮減到接近甚至比液晶顯示器還要低。這個改良技術乃是從發光特性為出發點,讓PDP顯示暗色時可以使用較小耗電功率;相反地,液晶顯示器卻還是使用同樣功率的背光模組來提供固定強度的光源,因此總耗電量有可能超過PDP,但因為發光二極體的技術進步,可以在較低電流提供高亮度,大幅改善液晶顯示器背光亮度的問題,所以PDP在耗電量方面也逐漸失去任何優勢。到最後就是被市場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