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而一度與液晶爭奪市場主流地位的電漿,也是走過一段輝煌的歲月,就要從1964年說起,電漿顯示屏在當年是由美國伊利諾大學兩位教授Donald L. Bitzer及H. Gene Slottow及研究生Robert Willson發明,當時是使用於PLATO電腦系統

20190427_153939 (Copy).jpg

 

 

 

 

 

 

 

 

 

 

 

到了1980年代,個人電腦剛剛普及,電漿顯示器當時曾一度拿來用作電腦螢幕。這是由於當時的液晶顯示發展仍未成熟,只能進行黑白顯示,對比低且液晶反應時間太長的原因所致。直到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TFT-LCD)得以發明,電漿顯示器才漸漸退出電腦螢幕市場。

 

來到了1983年的時候,IBM發表了型號為3290 '訊息面板'的19吋(48 cm)橙色灰階顯示器,它可以同時顯示四台IBM 3270的訊息。不過由於灰階LCD的競爭過於激烈,1987年IBM計畫將位於紐約的當時世界最大電漿顯示器生產線關閉。因此,Larry Weber、Stephen Globus及生產線的經理James Kehoe共同創立Plasmaco公司,並將該生產線買下來。此時Weber繼續在Urbana擔任首席技術官,直到1990年到紐約的Plasmaco工作。

 

而1992年Fujitsu發表世界上第一台21吋(53 cm)全彩螢幕。這台螢幕是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及NHK STRL共同研發出來的。

 

      再來1994年,韋伯在聖荷西的一場工業展覽中展示了彩色電漿技術。松下電器開始與Plasmaco共同發展該技術,直到1996年,松下將其併購。

 

       在1997年,富士通發表了第一台解析度為852x480,且為漸進式掃描的飛利浦先鋒及其他公司也相繼發表了42吋電漿電視。

 

到了2006年晚期,分析家指出LCD會超越電漿,特別是之前以電漿為主力的40吋以上的市場。另一個工業趨勢是電漿面板製造廠持續合併,市面上流通的約50家廠牌的電視,製造廠只有5家。而在2008年第一季的全球電視出貨量指出,CRT的出貨量為2千2百萬台左右,LCD則為2千1百萬台,電漿則是280萬台,背投則是10萬台

 

本來在2000年初,電漿電視還是非常熱門的高畫質平板電視的選擇,而且當時擁有很多LCD沒有的優點,像是非常深邃的黑色、優越的對比度、快速的反應時間、更好的色彩表現、較寬的可視角度,而且當時而言無法將LCD的面板做大。不過,持續進步的超大型積體電路的製造技術將LCD的限制逐漸放寬,像是逐漸提升的尺寸、較輕的重量、更低廉的價格而且在電源消耗方面也可以跟電漿電視不相上下。

 

電漿顯示器的顯示尺寸也一直持續的加大。在2008年位於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CES展覽上,松下電子展示了當時最大的電漿電視,顯示尺寸到達150吋(381 cm),330公分長,高度達到180公分。而在2010年位於拉斯維加斯的CES展覽,松下也推出了152吋2160p的3D電漿電視。

 

沒想到好景不常首先2012年2月,日立宣布退出電漿面板製造。2013年11月,松下公司宣布停產電漿面板及電視機。2014年7月1日,三星電子宣布將於2014年11月30日之後停產電漿電視機。2014年8月,LG電子宣布退出電漿電視業務。2014年11月,長虹停止電漿面板業務。至此,全球電漿面板走向落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回憶的導演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