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電視雖是現今的主流,但一些問題點還有待克服。有些液晶螢幕面板中含有缺陷的電晶體而造成永久性的亮點與暗點。跟IC不同的是液晶面板即使有壞點依舊可以正常顯示,這也可以避免只因出現少數壞點而將比IC面積還要大很多的液晶面板丟棄形成浪費。面板製造商有不同的壞點判定標準。
因為尺寸較大及像素點多,液晶顯示器面板比IC電路板更容易有缺陷。譬如12吋的SVGA LCD有8個壞點,而六吋晶圓只有3個缺陷。但是,一片可分割為137顆IC的晶圓上出現3顆廢品並不是很糟糕,而拋棄這塊液晶面板的話就意味著0%的產出。由於製造商之間的激烈競爭,現時品質控制的標準已經提高。如果液晶螢幕有四個或以上的壞點是比較容易察覺到的,因此顧客可以要求更換新的一台。液晶螢幕的壞點位置同樣是不可忽略的。生產商常會因毀損像素在螢幕中央區域而降低標準。有些生產商則提供零壞點保證。
再來主動矩陣式液晶顯示器的電功率比CRT小。事實上,它已經成為可攜式裝置的標準顯示器,從PDA到筆記型電腦均廣泛運用。但是液晶顯示器技術的效率還是太低:即使你將螢幕顯示白色,從背景光源中發射的光也只有不到10%穿過螢幕發出,其他的都被吸收。所以目前新型的電漿顯示器的耗電量已經比同面積的液晶顯示器低。
PDA,如Palm和CompaqiPAQ常使用反射顯示器。這意味著環境光射進顯示器中,穿過極化的液晶層,碰撞反射層,再反射出來顯示成圖像。據估計,在此過程中84%的光被吸收,所以只有六分之一的光起作用,雖然還有待改進,但已足以提供可視影像需要的對比度。單向反射和反射顯示器使得不同光照條件下耗費最少能源使用液晶顯示器成為可能。
在2000年開發出零功率顯示器,可以在待機時不需要使用電力,但是這個技術目前無法量產。法國的Nemoptic公司開發出另一個零功率薄型液晶顯示技術,而該技術在2003年7月在台灣量產。此技術針對像是電子書和可攜式電腦這類的低耗能的行動裝置。零功率液晶顯示器也跟電子紙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