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今年3月才參加桃園地景藝術節,怎麼這個月又有,原
來之前是2021年延期到3月補辦的,而這次才是正港的
藝術節」以「川行脈動」為主題,自9月8日至9月25日在
桃園大溪展開,
展區橫跨大漢溪兩岸,包括:大溪河濱公園、中庄調整池、
大嵙崁親水園區、月眉人工濕地與山豬湖生態親水公園共5
大展區,邀請國內外28位藝術家、14組在地民眾,創作30
件裝置藝術作品,那天好不容易驅車前往橋頭停車場,再坐
紅線接駁車,先行前往左岸區地點
而這左岸區經過地點叫做紅線如看板包括大溪河濱公園、中
庄調整池前草地、中庄調整池前電塔、中庄調整池管理站、
大嵙崁天空之城、七張福德宮……
首先在大溪河濱公園下車,在看地景之時在2022桃園地景
藝術節的立體文字前留影,是一定要的
大溪河濱公園包含它前面的大嵙崁人工溼地相關作品配置及
活動說明廣告牆,也在旁邊可供遊客參考
看到的第一件作品,是竹編配合編織的作品,因為不規則的
形狀,所以我拍攝的角度也多方面,甚至跑作品的內部裏,
看一看他們所謂代表太陽的圖騰
第二件作品也是竹編,它就像一個竹屋般,有入口有出口
,作者想念小時候的捉迷藏遊戲故叫做山林遊樂場,也因
為外形奇特且不對稱,讓我有多種外觀表示,就跟上一件
作品一樣,也是跑到裏面去,由內向外向上看外面的風景
這作品外表有一點像竹筍狀為六件連接起來的,它是以阿美
族的傳統魚筌造型為發想,一段接著一段,象徵原住民的遷
徙過程,也是有好幾種角度的可能,包含作品內部的感受
,效果還不錯……
這個叫做(看見,流域),透過觀看大漢溪與原住民的部落,
探討河流與遷徙的影響,裏面也可以坐著休息,由裏往上
往外,透過反光鏡呈現的效果也不錯
桃園地景藝術節展出期間,不僅有作品展,也有表演活動,
只不過只有假日才有,而大溪河濱公園有主舞台,舞台後
方的是這次主識覺的形象背板
公園的作品看完,再跑到對面大嵙崁人工溼地這邊,首先看
到的叫做(觀看一條河的方式),是由兩大一小搭配而成的概
念作品,用人文、河流、自然及土地的圖文顏色,來代表泰
雅編織的藝術通廊,就用鐵架詮釋著河川的脈動,帶領著圖
案的傳承
再來這個用鋼筋作成的作品叫(取水),這個也是抽象的澈底,
它是一座帶有阿美族文化相關儀式,有關漁撈祭意象的藝術
再來這個用這個用木頭跟竹子打造的觀賞區間,它叫做
(在水一方),可是我沒有無人機無法空拍它的全貌,只能跑
進去用拍照感受它的存在,但拍照時天花板各種幾何形狀
的堆疊與地上的投影無縫接軌,意外形成美麗的萬花筒效果
,反而比站在這邊看外面的風景更吸引人
後續來到七張福德宮,它也是位於中庄調整池周邊的知名
土地公廟,它前方的廣場也有兩件作品
作品首先看到的是(花田下的詩意),用有一點類似斗笠的材
料,詮釋如韭菜花田的白雪意象,有如迷宮般的設計,歌頌
農民的豐收成果,很多人在裏面搞借位拍攝
而大樹下的作品叫(千絲萬縷情),它的功能性一看就知道是
休息用的座椅,它是一個鐵雕技藝作品,有抽象的人物造形
,也有製作精細的豌豆及蝴蝶、蜥蜴…等。是作者紀念母親
的作品,也有關懷生態及詮釋自然之美的意境
而從七張福德宮廣場前往中庄調整池方向看去,可看到一頭
神獸獅子的作品在池中,名稱就叫做大溪神獸,我們無法靠
近,只能靠在池旁的欄杆上,給他仰望
也是在七張福德宮附近,就在它的左邊,走在池旁的馬路上
,有一排飄著類似日本鯉魚旗形狀的旗子,但非鯉魚旗,這
排作品組合叫做(雲圖),意象是同一片天空下的人們,可以
共同攜手合作創造幸福。
也是至於在中庄調整池旁的高壓電塔,放了一個竹編藝術,
感覺這電塔間卡了一朵雲,這作品創意十足,有一種幽默、
魔術及迷離的情境,它叫做(雲之塔),不過我很納悶的是,
在活動結束之後,它會不會被拆除?
桃園地景藝術節川行脈動左岸展區就介紹到這裏,下篇
右岸展區待續,感謝閱讀,敬請大家批評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