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不經意得知有槺榔驛這個地方,原來它是一個
類似小火車車站的站名, 這個早期的車站前有一
些簡單的桌椅擺設供休息用
而這個火車站的月台站牌指示,就好像現在的台鐵
方式一樣,除了槺榔站站名本身,還有往前健康及
往後快樂的站名之各距離100公尺及50公尺指示,
不過名字取的還真好,剛好健康快樂?莫非這就是
康樂里的由來?
而這個小火車就叫古輕便車是從日治時期就有的交
通工具,通往新竹市竹塹舊港與市區之間,這古輕
便車,就要比是以前的捷運,早期還一度用人力來
推動行駛,後來一直進化用蒸汽來推動,而現在的
麋鹿小火車,是純粹給遊客體驗用,也藉此來重現
古早時生活的日常,我本來也想搭乘體驗,奈何我
下午4點10分才到,過了發車時間,原來他們是每
天早上9點發車,1小時1班,中午12~13點休息,
下午14點到16點,總共6班
沒有搭到火車,我只好在佑聖宮附近觀察地形,並
沿著鐵軌走去,我發現這個鐵軌寬度是居然將近是
台鐵的一半,基本鐡軌寬度分為標準軌、窄軌與
寬軌三種,標準軌是軌距是1435毫米,是目前全球
使用最廣泛的軌距,包括美國、中國與歐陸國際路
網都採用它以及台灣的所有捷運(北捷、機捷、中捷
及高捷),大於標準軌的稱為「寬軌」,包括俄羅斯
的1524毫米、西班牙的1668毫米、印度的1676毫米
等,而小於標準軌的稱「窄軌」,軌距為1067毫米,
使用國家以日本、台灣為主,而我們台鐵就是。另
外有更窄的「米軌」,如中南半島的1000毫米、
阿里山森林鐡路的762毫米等軌距,而這古輕便車
道更小,還不足762毫米。
再來這個佑聖宮是火車的出發地點,它是從佑聖宮
前方轉彎,繞到佑順宮的後方,再一直走到槺榔驛,
然後鐵軌就斷了,形成一個U型鐵道,到此後小火
車只能再倒車,往佑聖宮走,我以為它是環形鐵路,
沒想到因為後續的發展,鐵軌被截斷,以前應該不
只那麼短吧!基本上保留這一段,已經是相當不容
易了吧!
而這短短的鐵道也是有不少亮點,首先就在佑聖宮
後方月台附近,有不少的3D立體彩繪,第一張跟
現實版的小火車很像,再來賣仙楂的小販、人力推
動載滿貨物的輕便車影像,都可玩借位攝影。
也可看到田野間常見的動物如毛蟲、瓢蟲、蝸牛及
青蛙…造型,並對照旁邊的說明圖示,了解它們的
一生的蛻變成長過程(如毛蟲如何變成美麗的蝴蝶)
……彷彿是為坐在小火車的旅客,來一場生態教育
另外還有牛車當作攝影的道具,及Q版的12生肖造
型讓你當作背景及可供休息的牛型座椅……
講實在這是我那天帶女兒去新竹看完電影後的空檔
,所臨時安排的旅遊景點,雖然沒有體驗到坐小火
車,卻也沿者鐵路走,看到不少風景。待下次天氣
好,要把它列入南寮漁港的行程清單裏,再坐坐小
火車。
就因為行程匆忙,所以槺榔驛就只能寫到這裏了。
不足的地方請容許我在下次更新,感謝閱讀,
敬請大家批評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