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桃園燈會剛結束不到兩個禮拜,就有好康的
活動,因為原訂110年9月登場的「2021桃園地景藝
術節」,因疫情延至今(111)年3月11日至27日,計
17天展出,命名為「2021+桃園地景藝術節」,延
續前一年度的策展概念。2022桃園地景藝術節展區
包括虎頭山創新園區、南崁溪畔、桃林鐵道及虎頭
山四大展區,一共展出33件地景藝術、2 組光影展
演及多項活動
而我那天坐火車到桃園火車站後,再轉搭105路公車
在虎頭山創新園區站下車後,便開始我的地景之旅
了,但我首先看到的是這個有鐵路有月台的地方,
我不禁納悶,這是支線嗎?原來它就是桃林鐵路
它早期是用來運煤的,後來被用來運輸旅客,這個
桃園高中站就是它的幾個站之一,現在成了重要的
遺址,還保存著月台與鐵軌,而其他段部份,就成
了自行車道,而照片中牆上的紀念碑文,有桃林鐵
路的相關歷史
其實這桃林鐵道自行車道的總長共有10.3公里,而
展區僅佔它的3分之一不到,但也有不少的地景作
品,它實際參觀路線全長為3.2公里,對我而言也算
是個挑戰
在桃園高中站的遺址處開始就有作品了,也算是我
參觀地景的開始,我原本不曉得要從何處開始,直
到看到這個鐵軌附近的作品,才決定就從桃林鐵路
開始,這個作品叫(看見桃園-迴音),它呈現幾何多
邊形,是用鐵軌的H鋼結構,就地取材製作,它的
抽運涵義是透過它所框住的視野,往鐵軌看去,喚
起曾經的聲音記憶。
而這個裝備像是臺鐵車廂的作品,其實是互動作品,
只要你站在兩個圓形的台階上,對著車廂面的螢幕。
它就會用各種頭飾把你裝扮成客家、外省、閩南、
泰雅、阿美或是泰國、印尼及越南等人士,很好玩,
你還能拍照打卡,分享給朋友,而它的名稱就是
(桃園站,到了)
再來這個像是一隻大蝌蚪長腳的作品, 是木頭與竹
編的混合作品。它的意義是樹根在土地裏盤根交錯
相互拉扯,土地也變得堅硬穩固踏實,就好像它的
四隻腳,撐起家的結構與溫度,孕育新生命。
名稱就是(和大地撐起的家)
(和大地撐起的家)旁邊有4 個類似長椅子的東西,一
邊還有一個圓頭,它的名稱就叫落地生根,是融合
種子的意向,以自然素材打造街頭休憩的藝術創作
它剛好跟(和大地撐起的家)互相呼應
這個作品叫(看見桃園-共存),它呈現不規則的曲線
外形,看到這個外形,我又想到白雪公主中魔鏡
只不過它像國王的新衣之鏡子。透過它的視野,看
到了現代的城市與菜園共存在一個畫面上,突顯這
個城市的多元性
走到這邊看到這組作品,都是舊時皮箱結合現代手
推車,再結合3D立體彩繪的作品,不過我個想法,
好像現代的手推車經由時光隧道中,把舊時事物,
通通拉出來,而它的正式主題名稱:穿行天際,意
思是推著多元民族的尊重,包容的皮箱,突破框架,
突破文化的藩籬。
這又是一組抽象的概念作品,你看到的東西,跟你
所想像的東西,完全是兩回事,人家說看不懂的才
是藝術,它的主題叫做螢河戲,利用拚貼的彩色玻
璃作為架子的台面,而主結構的架子是鐵件,象徵
這桃林鐵路承載的環境是如此繽紛美好
這個基本上是用鐵路的站牌做梗,截取一段,一邊
是起點,一邊是終點,利用翹翹板的原理,讓這人
力機構的鐵道板車前進或後退,要前進時除了兩個
坐的人要一上一下的擺動外,把左邊的推進桿推到
前進瑞即可,而推到後退端就是後退,蠻好玩的互
動設施。主題叫做(你來我往)
看到這個鐵製的球狀籠子,還有藤蔓植物攀附在上
面,中間卻有一顆大的白色水泥球,如果不說這是
地景藝術的作品,我還以為只是一般搞怪的民眾,
在種一些花花草草時,弄個與眾不同的棚架。這東
西叫做(序曲),白色水泥球是大地的土壤概念,與
藤蔓植物的生長,球形鐵籠為地球,象徵地球資
源的豐富與蓬勃的生命力。
看到桃園的(魔鏡)系列又來了?這邊用的是枕木,也
就是鐵軌上墊的木頭,算是基礎材料,象徵對"城市
基石"的珍惜, 透過這個視野,看到桃林鐵路的過去
與現在,並且展望未來
再來看到這個房子,說它是組合屋也不算,因為它
不是方方正正,說它是樹屋也不像,因為它建在地
上,原來這也是大師級的地景作品,它叫做
(我的秘密基地),它是利用樹木製成,創造可跟民
眾互動的作品,裏面也有擺了不少里民的畫作,穿
梭其中也有不少探險的氛圍,打造一個能夠共享秘
密的城堡。
在這邊彷彿又走到大師的藝想世界裏,一個人臉與
竹編,一個想不到的連結,又把你從夢中喚起?原
來這張優雅的大臉是思想的延伸,轉換新視野到不
同的世界,頭上的造型象徵孩子的夢想與創意,任
憑再多的現實衝擊,還是保有純真理想。主題叫做
Contant
在這個三角形又簍空的竹編隧道,配合裏面所綁的
小型天燈及吊掛的竹片,是要再次營造祈福許願的
場景,在多少浪漫與幸福下,是人們走過的光景。
所以他的主題叫做(心滿意竹)。基本上竹編的功力
如此強大,野外紮營的技術想必很高竿?
而這個作品算是開外掛,基本上整個桃林鐵路展區
上的配置圖沒有這個作品,只因為我親自走過才有
幸看到,它是春日社區發展協會的作品,這應該算
是竹編作品吧!大家合力製作出竹編棚架、竹編籃子
或袋子……另外配合春日菜菜子可實地景,算是大
家用手的溫度,傳達愛與善意,織起友誼的天幕,
所以叫做(呼棚引伴)
最後這個利用廢棄的火車頭改裝的作品,它原本是
行駛桃林鐵路的R64電機車,利用它原本生銹的特
色,並賦予藝術化,藉由大面積的穿透與抽象化,
串連逐漸被湮沒的月台,並利用雕塑、建築及自然
境境,帶出民眾對桃林鐵路的集體記憶。它的主題
叫做(鐵龍長鳴,涓涓童年)。基本上桃林鐵路展區
的作品,到此告一段落。
在桃林鐵路結束之後,我來到了虎頭山公園展區,
而要去虎頭山公園,就會看到這個關公雕像,沒想
到它前面就開始有作品,叫做(毛小孩的幸福城市),
一大群的狗造型都是用紅土 、鐵或木頭製作的。
意思是說桃園是對待毛小孩的友善城市,也利用這
個作品表達這些流浪狗與土地的關懷。不過在關公
像前面,放置狗作品,感覺關公在溜狗,這畫面很
有趣。
在旁邊有早期學騎鐵馬的情景,早期的生活步調緩
慢,常保持一顆歡喜心,不知道現在也否可以找回
慢活的感受,主題就叫做(歡喜心)
接著這利用原有的造景掛起的兩面編織藝術品,約
有三公尺高,感覺非常醒目,而這鮮明的個人風格
及原主民圖騰符號,是藝術家利用廢魚網、回收廢
棄塑膠及寶特瓶製作的環保布料來編織,來傳達對
海洋生態污染及環境迫害造成的隱憂,而展現的一
種關懷態度。所以叫做
【(漁網、土地、我)城市對話】
在【(漁網、土地、我)城市對話】的旁邊,發現這
個可以敲敲打打的作品,本想說可以親自體驗,奈
何別家小朋友,一直在鑽研好久,沉迷而不放手,
我只好將就拍了,它是採用回收的塑膠桶、鋁及一
些木頭作成樂器,理念是傳達(大地之歌)
再來這個老鷹飛下來是要保護牠的蛋,還是牠看上
別的鳥的蛋?不過這老鷹與巢及蛋,居然都是用沒
有用的樹枝或是房舍不要的木板所製作而成的,所
謂化腐朽為神奇。它的主題是守護(大地之鷹),意
思是說鷹是環境保護的指標,需要我們共同保育
與呵護
走著走著發現這個蝸牛,它全身是利用馬賽克壁貼
的磁磚工法製作,若非我看到有人在拍它,我會以
為這是原來虎頭山公園的造景,它叫(尋找幸福),
不過要背著沉重的行囊,走過千山萬水,去尋找
幸福,恐怕也是無疾而終。沒想到幸福就在家旁邊,
意思桃園就是幸福的地方。
突然發現這三個小孩子,坐在有裝輪子的竹筒上,
不過這三個小孩子,都是全身上金漆,莫非他們
是十八銅人?原來這個主題叫做(火車快飛),把有
裝有輪子的竹筒,比喻是火車,火車跑得很快,孩
子很快就會長大,他們的童年也很快就會消逝……
最後這個雙人舞中的男女作品,感覺也像是抽象化
的儀式感。主題叫做(圓舞曲),以他們獻出最精綻
的舞藝, 來作為這個虎頭山公園展區的ENDING 。
接著來到這個虎頭山創新園區,感覺上這邊只有兩
組作品,但是卻能算是它們的主力作品,首先就是
這個用漂流木製作的作品,它們都是鹿的造型,真
的栩栩如生。它們在奔跑、凝望、覓食…做的淋漓
盡致,不愧大師級的作品,主題名稱叫
(鹿與鹿的對話)
再來這個鏤空的狗造型作品,應該是這次地景節的
最大作品,它呈現一隻狗看到主人時的雀躍情形,
它完全用鐵焊接製作而成,它的主題是(浪在一起)
應該就是這次地景的宣傳主軸,是說狗是我們的朋
友,我們要珍惜有牠在一起的日子,而不要任意棄
養牠們。
而2022桃園地景藝術節就介紹到這裏為止,感謝
閱讀,敬請大家批評指教!
另外南崁溪畔展區部份在小鐵的絕跡重生中有
補充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