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有說過,我們這家工廠是從事機櫃的組裝,組完成的型態有一點像是家具的置物架或衣櫥,或是外表有時作很豪華外型又像是電冰箱一般。而完成品之後一定要送到客戶手上.如何確保不會在運送過程發生碰撞而導致破損變形,在這運送過程之中的保護就變得很重要,尤其是要送去國外的客戶。如何保護,首先便要從自己本身的包裝作起,再來才是要求運輸業者的物流品質。
如何包裝,對於設計者也是很大學問,我們的研工除了要設計機櫃的外型尺寸外,還要設計一些相關的包裝材料附件,如能夠容納的紙箱或木箱、棧板,太大或太小都不行,及在裏面防震的保麗龍、內部保護的氣泡袋等,這些在量產前需經過完成品的實際的包裝測試,才能正式配合量產出貨的包裝作業。
而正式作業時,在機櫃完成了,作業者便依研工設計好的、且品管確認過的紙箱、木箱、棧板或保麗龍及氣泡袋等相關包材去作包裝,最後再用鐵釘釘箱後再用鐵皮打包或紙箱封箱後用打包帶打包。才可開始託運給客戶。但是在103年8月底的時候常常發生了一些包裝不實在而發生產品露東、露西的鳥事。對比之前在4月發生的隔板裝反等情事,那時很擔心,莫非(機瘟)又要再次降臨?而這事件是在運送途中,發生打包帶爆開斷裂,造成機櫃破繭而出,而露出的部份居然發生碰撞變形。不知道是作業員未依據打包作業的sop還是打包帶的材質太差?或是研工的設計的紙箱有問題? 這究竟是什麼原因,還在調查中,但是採購與組裝兩單位的主管卻已經為此相互指責是對方的不是!
這風波還未平息,沒想到又發生了要運送國外的黑箱子客戶的產品活動輪支架變形,這更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原來是固定支架的鐵抓手,當它一邊用螺絲鎖附扣住活動輪支架而一邊用鐵釘把它釘在棧板的橫條上時,未考慮橫條的厚度太薄,造成鐵釘釘入後有一大半懸空露出,等於橫樑吃不到力,在運送過程中,機櫃本身的重量壓在活動輪上,由於長時間的震動產生了剪力,硬是扯出脫離棧板的橫條,而造成碰撞變形。
這應該是研工設計上未考慮到棧板的厚度所至,但因為也形成了客訴,品管也是逃不了責任,沒想到研工居然不承認這是他們的責任,他們說用這種方式已經很久了,以前也沒有發生問題,所以只能以別種方式與研工商議變更棧板規格,因為茲事體大,已經上報經理,經理也向總經理回報,只希望這事能夠趕快定案改善。這只是冰山的一角,相信一定還有太多的未爆彈,怎能不令人感到憂心?
我們工廠的的研工,有從事相關產品的設計,卻有一大半沒有相關現場的實務經驗,難怪設計的產品在組裝上或運送上,問題一直不斷。一個工廠縱使生產力是百分之百,但設計力不到百分之十,要如何永續發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