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最近也有租了一部片叫薩利機長:哈德遜奇蹟是一部於2016年上映的美國傳記劇情電影,由克林·伊斯威特執導,陶德·柯馬爾尼茲基編劇,劇情根據切斯利·「薩利」·沙林博格2009年出版的回憶錄《最高職責》改編。劇情講述2009年1月,蘇倫柏格(漢克斯飾演)駕駛著兩具引擎停擺的全美航空1549號班機迫降在哈德遜河上,乘客與機組成員共155人皆倖免於難。事後,蘇倫柏格面臨著隨之而來的媒體壓力及一連串的調查。

21304181141130_848.jpg

本片的表現手法,是以倒敘的手法,一開場就是所有飛機駕駛的惡夢,夢醒之後的橋段是從這個迫降哈里遜河事件結束之後,薩利和副機長一同接受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的調查開始,迫降的情景是薩跟妻通話時才導出前半段,而迫降的後半段是薩利去酒吧時又牽引出來的。是一部很好看又引人入勝的電影。

WAR-TW-001-A0189-P704.jpg

 

 

 

 

 

 

 

本來坐飛機,人人都是希望平安無事,但遇到鳥擊導致飛機引擎受損,大家也是不想的。在我看本片中的機長臨危不亂,當有狀況時他有跟塔台聯絡,也試圖回到原機場,但動力不足,便打消念頭,後來也有跟塔台協調說是否有比較靠近的別的機場,但是他憑他的經驗判斷,也可能會來不及而墜毀在城市中,起碼碰到飛機異常,處理的基本操作程序有做到,但後來決定迫降在哈里遜河上,幸好最後的結果是美好的。

1473955594-2971656787.jpg

而迫降在河面的舉動,很多人會說危險性很大,而飛機迫降河面上大家都平安無事,我也是覺得非常驚訝。幸好這是迫降,而不是墜落,如果墜落的話,死傷就會慘重。而一般飛機通常迫降都是在陸地上,所以你縱使救了很多人,別人還是會用質疑的眼光來看你,認為應該飛回原來的機場或找附近的機場來迫降才對。所以不僅媒體懷疑;航空公司的高層也懷疑;甚至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也要調查,降落在河面是否有人為操作的不當,未依照駕駛的標準作業程序。

 

 

原本是應該接受大家表揚的英雄,因為別人質疑做法不當,可能變成狗熊?他們質疑的地方在這可能是駕駛的不當選擇,讓全體處於極大風險的河面,只因他的運氣好而解救了大家,變成是一個騙徒在玩命搏取聲名?變成救人是應該,救人的方法不當卻要追究?那些不食人間煙火的運輸委員會高層,竟然還會將眼前的英雄,當成事件的嫌疑犯,質問精神狀態、是否有吸毒、健康及情緒等只差沒有嚴刑逼供。而且還拿電腦模擬來斷定主角飛機操作有暇疵,這真的有一點扯。後來聽證會上竟隨便用既定立場來用真人模擬,而加入時間的因素讓此模擬失敗,間接打臉委員會,反而驗證薩的迫降河面是正確的作法。

 

而我也懷疑是否航空公司一直認為雖然是迫降大家沒有事,但終究是一個飛安事件,對他們的信譽有所影響,所以才會懷疑機長所說的被鳥擊,飛機引擎動力不行,不能再飛回機場是假的?甚至想把問題點導向是機長的操作不當,造成迫降?還是他們心疼一個好好的飛機停在河面上,是否會因此報銷,而怪罪在駕駛上?所以他們要等到國家運輸委員會調查完?才會對薩有所處置,是表揚升職加發獎金,或是予以解聘?莫非成也英雄?敗也英雄?這是一個很吊詭的情形。

 

本來當一英雄是需要很多條件,如作飛機的機長,你本身的經驗必須足夠,遇到突發狀況,需要臨機應變,怎樣去想辦法盡力去保護全體機組和乘客的安全,而不是死板背相關的程序,如果本片的主人翁薩利如果選擇返回機場這條路,搞不好就在中途墜機了,幸好他的經驗告訴他機場的路是回不去,只好當機立斷選這條破天荒降落在河面這條路,而救了大家。因為開飛機不是打電動,這經驗不是電腦模擬及真人模擬比得上的。

 

再來我認為既然飛機有問題不得以要迫降在河面,但後來大家都沒事,就結果論來講,機長是扭轉局面的英雄,不值得表揚嗎?還要放任一個努力堅守崗位的機長,為了全體乘客的性命在搏鬥的機長,被當成罪犯看待,被媒體輿論攻擊,被公司不信任,這就是救人的下場?當時社會的氛圍好奇怪。所以薩利說一生飛行時數很多,卻要以這208秒發生的事件來判定他的功過,他覺得很不公平。如果當一個英雄能夠解決危機,卻事後人家卻以手段不對來對英雄懲罰,讓他因此沒了工作,還背負了罵名,那以後誰要當英雄。難怪主角會說,寧願不要發生這件事,做一個平凡的人,他還可以安穩做到退休?

 

不過在本片中我也得知,原來英雄還是要經過國家的調查認證後才能算數,大多數人們的說法不算,而媒體卻可把英雄說成騙徒!

以上是我對電影的淺見,感謝閱讀,敬請大家批評指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回憶的導演家 的頭像
    回憶的導演家

    布魯斯帶著小鐵與紹祖一起狂奔

    回憶的導演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