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速讀有兩種,一種是書本上,而另一種是在博物館裏。而我比較喜歡後者,比較有真實的感覺,所以我就在某一天帶著女兒,前往台北故宮來一場文化的歷史速讀。在這裏我挑了銅器、玉器……來講。

首先為你介紹的是銅器篇:這四個都是商後期的酒器,它約西元前1300~1001年間製造,第1個是鴞首獸面紋方罍

第2個是乳丁紋羊首罍,

第3個是犧首獸紋圓口方尊

第4個是不知名的罍,我很納悶用銅飲酒會不會太笨重?

02-1.jpg

03-1.jpg

04-1.jpg

05.jpg

接下來這組可是商末周初的銅製兵器,約西元前1100~901年間製作,最上面的是獸面紋管鞏鉞,其次的是七孔半圓形刃管鞏鉞,而下面二把較小的是鈴首曲背彎刀,老實講除了彎刀我稍微比較了解之外,其他兩種兵器我是覺得怪異到不行

09.jpg

這是戰國時代的變形獸紋鼎,約西元前500~201年間製作,從它的外觀色澤的退化,在斑駁的歲月中,它在埋在土裏不知有多久?

10-1.jpg

這是戰國中期的陳侯午簋,屬於食器的一種,約西元前400~201年間誕生,(午簋)?莫非它是午餐使用的限定款?

11-1.jpg

這是戰國晚期的鍑,約西元前300年製造,看起來真的是青銅器?還是年代久遠而長一層銅綠?

12-1.jpg

這是西漢早期的酒器-蒜頭壺,約西元前300~101年間出品的,用銅器裝酒是否味道會香醇/?

13-1.jpg

這是漢朝的崇山群獸紋壺,約西元前206年~西元220年間出品,不曉得能裝幾公升的酒?

14-1.jpg

接下來就是鐘、鼎及白菜的專區

首先這兩個都是西周晚期的作品,約西元前900~771年間製造,第一是就是宗周鐘,又名胡鐘,

為西周厲王所製的祀祖樂器,造型嚴整、銘辭淵雅,是存世最重要的天子作器。

第二個是毛公鼎,它腹內鑄銘32行500字,是舉世最長的銘文。

毛公鼎高約53.8公分,直徑47公分,重34.7公斤,於清道光年間(1851年),

自陝西岐山縣董家村村民董春生在村西地里挖出來的。

經多次轉手秘藏,後移贈中央博物院,並隨故宮文物遷轉,渡海來台。 它們可是台北故宮熱門觀賞重點

20-1.jpg

 

21-1.jpg

而這個與宗周鐘、毛公鼎齊名的翠玉白菜,卻是清潮的,它於西元1644~1911年誕生的,它會出名應該是它的雕工精美,

玉匠巧妙地利用玉質本來的顏色,雕成一顆筋脈分明、栩栩如生的白菜,

其上則雕刻螽斯和蝗蟲讓人嘆為觀止,它也是故宮參觀的重點,連看它都要排隊且有人在旁管制,簡直擠爆了!

22-1.jpg

另外在這尊區的牆壁上也有亮點,第一就是宗周鐘的銘文意謂:厲王遵循文王、武王之德,勤奮於四域疆土的鞏固。

時有南方的濮國之君,大膽來犯周土,厲王率軍親征,追至濮國都城,濮君於是遣使表示臣服,

同時南方及東方的二十六個邦國代表,也隨同覲見。厲王為感謝上帝與百神的保祐,作此「宗周寶鐘」

,以誌功勳、以陳宗廟奏樂,並祈先王降福子孫,永保四方太平。

19.jpg

第二是有關翠玉白菜的油畫

22-2.jpg

而旁邊牆面詳細說明,翠玉白菜所代表的寓意及由來,這也是參觀歷史文化所能得到的啟發

22-3.jpg

這三個是翠玉白菜所衍生的系列作品,都是西元1644~1911年所製造

左邊的是翠玉白菜花插

中間是閃玉園蔬筆筒

右邊是翠玉小白菜

24-1.jpg

這兩個也是西元1644~1911年的作品,只不過它們算銅器

第一是銅鎏金嵌料石八寶-雙魚,不曉得的人以為是體育賽事的獎盃

第二是銅鍍金嵌料瑞獸香薰,它所指的瑞獸應該是麒麟神獸吧!

25-1.jpg

 

26-1.jpg

再來看看這皇帝使用的鏡子,首先出場的是清朝出品的群獸鏡臺附仿漢連弧紋鏡,俗語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這應該是銅製作的

16-1.jpg

這兩個一大一小有一點像國樂的鈸的鏡子是東漢中晚期的〔常宜子孫〕雲雷連弧紋鏡

17-1.jpg

這是屬於玻璃文物特展裏面的作品,它從頭到尾都是玻璃製作,我不曉得這個作品的主題,但它整個特展的名稱是若水澄華

27.jpg

接下帝介紹一些玉器作品,先來看看這個讓人大開眼界的豪華屏風是民國初期的碧玉屏風,

它於西元1940年製作的,

曾經在中日戰爭時被汪精衛送給日本天皇,後來戰後歸還

30-1.jpg

這兩個是清潮的玉,都是西元1644~1911年的作品,

左邊的是紅、白玉髓筆洗,形狀很怪異,

右邊的是黃玉髓三連章,它算是印章嗎?

31-1.jpg

這是民國時代的白玉花鳥瓶,約西元1911~1945年間出品的,有花有鳥雕工精美

32-1.jpg

而下面這兩個是玉開採出來時的原型,

左邊是現代在新疆且末產出的山產閃玉料,

右邊的是清代使用的新疆和闐產出的閃玉籽料,這兩種玉材質色澤紋理都顯著的不同

34-2.jpg

這是清中晚期的翠玉松鶴插屏,約西元1736~1911年出品的,原來它是清朝的屏風,大的可當隔間,小的可以放桌上欣賞

35-1.jpg

最後一項是清朝乾隆的玉竹溪六逸圖筆筒,約西元1736~1795年間誕生,一個筆筒就要用玉打造,還真是大手筆?

這些東西每個都價值連城,只有親身造訪故宮,才能體會這視覺的震撼,不過更多更精彩的照片,請參閱小鐵的移動世界

36-1.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回憶的導演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